找到相关内容36篇,用时10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本体问题的探讨

     《别译杂阿含经》记佛陀对一些问题的无记如下:有人问佛:‘于此死已不?’佛默然不答。又问:‘死耶?’佛亦不答。又问:‘我此死已亦受亦不受耶?’佛默然不答。又问:‘我死之后,非非不受耶?’佛亦不答。尊者迦叶语舍利弗言:‘如来宁可说色灭已生于,乃至非生非不生。世尊于彼色所尽处,正智解脱,然都无死此生彼,死此不生彼,亦生亦不生,非生非不生,是故不答。’”(卷六)佛陀对这些...

    吕沛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964449.html
  •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

    菩萨观知对于一切境界的执著只是从虚妄的忆想分别而生,不复起未来生死之业。菩萨观知一切法相不可得,则不复贪著于永恒的人生而。二、集相。无欲、无嗔、无痴都是显示集相。由于三毒便招集众苦。菩萨...获得解脱。佛教说人生苦痛的因由是在于能招集苦痛的不合理的思想(烦恼)和行动(业)。人们认为人生是永恒的而贪爱这永恒的人生(爱),这便是苦的生因;认为人生是快乐的而贪爱这快乐的人生(喜贪俱行爱)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269467.html
  • 顿悟入道要门论

    受阴。迷心取想,随想受生,名为想阴。结集诸行,随行受生,名为行阴。于平等体,妄起分别系著,随识受生,名为识阴。故云五阴。”  问:“经云二十五,何者是?”  答:“身是也。身者,即六遭受生也...可说。即于般若空寂体中,具恒沙之用,即无事不知,是名说法。故云无法可说。是名说法。”  问:“‘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持读诵此经,若为人轻贱,是人先世罪业,应堕恶道,以今世人轻贱故,先世罪业即为消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843804.html
  • “学空不证”之研究

    。但原始佛教中,见法涅槃的阿罗汉,是“不再”的。而菩萨修“空”,从初发心到得无生忍,还是不证入涅槃(空、实际),这是怎么回事呢?  对于此问题,据笔者所知,印顺导师在《空之探究》中,曾予以论究[...嗔恚永尽,愚痴永尽,一切诸烦恼永尽,是名涅槃。  而阿罗汉得涅槃,更自作证道:“我生已尽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”,或作“则能自证,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”[18]。汉译《杂阿含》中,...

    释如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345081.html
  • 《大般若经》简介

    如说:"二乘作意,违害无上正等菩提,……欣乐涅槃,背厌生死,菩萨于彼应远离之。……贪嗔痴等相应之心,于大菩提虽为障碍,而能随顺菩提资粮。……谓菩萨众方便善巧起诸烦恼身,与诸有情作大饶益,依之修学...是善根成熟,不久当菩提记,如行旷野已近王都等,佛加以赞可。并为说菩萨的四摄,及离我法等见着修行般若、速得圆满等。  又般若是大宝聚、清净聚,持读诵书写宣说般若的功德,乃至佛灭度般若当盛行于东南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147168.html
  • 证悟

    果的漏尽者证悟之智慧。相对于此,"abhisamaya"一词,如所详述,主要是指初果圣者的证悟,也就是在理论上理解四谛等之意。此语旧译为“无间等”,新译为“现观”。除此之外,也“解脱”(梵...。”2   他们依照此无我相之教法,在静处禅定思惟,不久即远离对一切的执著,断除一切烦恼,证得阿罗汉。此被描写为“五比丘心无取著,从诸漏而得解脱”,此即最后的证悟─阿罗汉位。  【耶舍的证悟】波罗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848013.html
  • 略论文殊法门的圆顿与渐次

    一切智,谓菩萨众方便善巧起诸烦恼身,与诸有情作大饶益。   (中略)是故菩萨摩诃萨众,若起烦恼,现在前时,不应于中极生厌恶。何以故?满慈子!诸菩萨众于诸烦恼起恩想,作是思惟:我由彼故,引发...以如生得记者如无有生,若以如灭得记者如无灭,一切众生皆如也,一切法亦如也,众圣贤亦如也,至于弥勒亦如也,若弥勒得记者,一切众生亦应受记。所以者何?夫如者,不二不异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...

    游祥洲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649299.html
  • 从《杂阿含》第1013经经群看‘善终辅导’

    经典中的意义,最主要是佛陀解答弟子们对亡者生处的疑问。从巴利传本的角度来看,现世得解脱、不再是最高理想,[145] 然在汉译传本中就没有那么强调。汉译本中除了佛陀为亡者授记之外,最后还鼓励僧众供养... 2.新学比丘 3.善终辅导 4.死恐怖 5.变悔  页2  一、前言  日本一位精神科医师──西川喜作──于四十八岁的英年罹患癌症,提倡‘死亡医学’,对日本医学界极大的影响。他曾向朋友表示:‘...

    释天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751828.html
  • 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

    无缺,不增不减,因为凡情的染污才,这种观点,在弘忍禅师的《修心要论》中云:“夫修道之本体,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,不生不灭,无分别,自性圆满清净之心。”[35]因为众生...诜是弘忍的弟子,在武则天时曾大内供养,撰《虚融观》三卷、《缘起》一卷、《般若心经疏》一卷。[22]诜的弟子处寂(669-736或648-734),[23]《宋高僧传》卷二十传,与《历代法宝记》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252224.html
  • 三藏结集

    何苦灭圣谛?谓此喜爱俱行随处生染更,于如是等悉皆除灭弃舍变吐,染爱俱尽,证妙涅槃,是名苦灭。云何趣灭道圣谛?谓八正道,正见、正思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勤、正念、正定,是名趣灭道圣谛。说是法时,...。乐欲尊者弟子在婆飒婆聚落,号为名称亦是阿罗汉,具八解脱,名称尊者与五百弟子游行人间,至广严城时,适逢诸比丘欲分利物,授事人前来告知尊者:“僧伽获得利物,现在欲一起平分,您可前来取。”尊者问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1753036.html